说文解字,为柜与橱正名
赏新阅木|高郡强\文2017-07-07
阅读:350992
在北方人民的生活中多言柜,少称橱。习惯意识上,柜有门且高大,橱有屉而低矮,恰与南方对二者的认识和称谓相悖。本文抛开南北认识与称谓习惯不谈,仅从学术意义上来分析——柜与橱究竟有何区别?它们又都是从何演变而来的呢?
古典家具中的柜与橱两物什,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对其认知都是较为模糊的,它们的定义以及来由更是众说不一。
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是较早从专业角度为它们定义的学者,在王老的名著《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是如此定义的:“柜,以储藏为主要用途的有门的家具。”“橱,南方称柜为橱,是一种主要用以储物的家具。”显然,依字面理解柜与橱仅是南北称谓有别,其实质功能相同的同类器物。
而作为长期研究苏作家具的南方学者蒲安国先生则对柜与橱有了具体界分,他在《明清苏式家具》一书中说:“苏式家具中的橱与柜的区分,主要依据高度与宽度的比例。橱一般高度大于宽度,故统称立橱;柜都低矮,有的宽度大于高度,所以俗称矮柜。前者如书橱、衣橱、碗橱等,后者有箱柜、老爷柜、画柜、钱柜等。北方则相反,将书橱称书柜,衣橱称衣柜,而把各类矮柜都称橱,如闷户橱、联二橱等。”濮先生的论述从一方面印证了王世襄先生关于橱与柜存在南北称谓不同的观点,另一方面也站在南方地域视角上阐明了对橱与柜特征的区分界定。
的确,在北方人民的生活中多言柜,少称橱。习惯意识上,柜有门且高大,橱有屉而低矮,恰与南方对二者的认识和称谓相悖。
抛开南北认识与称谓习惯不谈,仅从学术意义上来分析柜与橱究竟有何区别?它们又都是从何演变而来的呢?
汉字学是考证一件器物由来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汉字大都由表形和表意的间架组成,解读这些结构或许可以从中发现许多隐性密码。于是,笔者尝试着从“柜”与“橱”二字中找到我们所求答案的线索。
先看“柜”字。柜同“櫃、匮”。形声字。结构中的“匚”表意,其形像放东西的器具。“贵”表声,兼表贵重物品大多藏于此“櫃”中。“木”字旁表明其材质为木头,合起来的意思是用树木制成的收藏贵重物品与衣物的家具。而“柜”字本为树名,指柜(ju)柳。
据此分析,柜(櫃)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与收纳衣物和贵重物品有关,其前身由上方开盖的箱演变而来。南宋刘松年所绘《唐五学士图》中的盝顶式竹质书柜,工艺考究,画中一书童正欲从柜中取出卷轴、书册等物,可见该柜在当时即是用于装藏贵重和清雅之物的器具,否则怎会入得五大学士的雅集?
另据,宋·戴侗著《六书故》中载:“今通以藏器之大者为柜,次为匣,小为椟。”《说文解字》中也将“匮”,定义为匣。如此看来,在当时柜与匣无甚区别,只有大小之分。
有史料证明,唐代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柜,有专门存放书籍的书柜。于是,柜便呈现出一个体量大的特征,所谓大者为。而“柜”字中的“巨”是否隐含着其体量之意呢?尚无从考据。
宋代柜、橱图画造型
再看“橱”字。形声字,“木”表意,古文字形体像棵树,表示橱用树木制成。“厨”表声,“厨”字很有意思,将之分解,其中“厂”是没有墙或只有一面墙的房屋之义。“豆”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寸”则表示烹煮食物需要掌握分寸之义。综合起来“厨”的本义当为厨房。
由此推断,“橱”字起源必与厨房或存储食物的空间有关。木器鉴赏大家张德祥先生认为,橱应该由古时的粮仓发展而来,经过生活与文化的变迁,逐渐由储藏粮食转变为存放其他杂物,后来装上了门,才演进成现在橱的形式。张德祥先生的观点恰与汉字学对“橱”字的研断不谋而合。
南宋佚名《蚕织图》中便有一处画面,描绘的是一位村妇正将蚕丝织物放入长桌上的橱内,此橱采用框架结构,两层双开门,盝顶式,橱底与足间施角牙,与后世明清时期的橱柜在形制上已经较为接近了。
南宋佚名《蚕织图》中一处画面,描绘的是一位村妇正将蚕丝织物放入长桌上的橱内
有考,“橱”这个名称出现在两晋之后,要早于“柜”的出现,这种论断不无道理。俗语讲“民以食为天”,对于人类而言,食物是第一需要,围绕食物的获取与保存便成了一种生存需求与社会形态。橱的产生自然顺理成章。
而“柜”的出现与食物没什么关联,却与人类的第二大需求“衣”有着联系,它体量较大,且开有门,其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存放衣物。后来,柜与橱随着历史的演进,功能逐渐多样化,并发生重叠。这便形成了北方多称柜,少见橱,南方恰恰反之的地域文化特征。此正如王世襄先生与蒲安国先生所言,但论其起源与功能作用在家具上的定义就远不止南北称谓不同那么简单了。
在各种出版物上柜与橱的叫法各异,众说不一
如果从家具专业角度给“柜”与“橱”做个注解的话,张德祥先生的定义更为贴切。张先生告诉笔者:“柜与橱应在民间习惯与历史传统的称谓中有个大致的区分,即带闷仓式或余塞板的有门的储物器叫橱,没有以上二者的叫柜更为合适。”
说到此,我们似乎对柜与橱的起源、功用和结构有了大致的区分。一件家具的产生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定与其所在社会时代和环境密切关联,可以说家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生活演变的文化史、思想史,从中我们可以管窥到太多家具的外延文化。
因此,笔者在参考各方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综合文字学、语言学、器型学等学科,对“柜”与“橱”产生的诸多文化基因进行分析,从而给出如下注释——
“橱”:早于柜的出现。它是一种以贮藏食物为最初功能需要的,流行于南方地区的多功能性木质庋具。
“柜”:一种以收纳衣物或贵重物品为早期功能雏形的,后广泛应用于北方地区,一般体量较大且不设有闷仓和余塞板的有门庋具。
本文作者收藏的清代小柜
清代民间使用的矮型小柜,既可置于案上,也可放于炕榻之上(图片来自网络)
清代民间使用的矮型小柜,既可置于案上,也可放于炕榻之上(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