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三围屏内翻马蹄抓球足罗汉床
匠心之作|张德祥/口述 赵卫平/整理 王岳/绘图 朱方刚/摄影2017-05-20
阅读:5592290
图1
这款罗汉床,其整体造型协调。虽然通体光素无任何雕饰,但各部分的比例让人感觉其柔婉中带有典雅、沉稳之气。 (见图1)
图2_罗汉床爆破分解图
此床用料比一般的罗汉床要更为厚实、丰满(见图3)。先看围子,一般的罗汉床,围子没这么厚。而且,这款床的围板,它高低的比例、落差,恰到好处,不突兀。更重要的是,围板的委角,做到了“出门就拐弯”(见图4),这词儿是我最早提出的。
图3
好的明式家具,不管是案子也好,椅子枨儿也好,所有的罗锅枨都是“出门就拐弯”。这个“弯”为什么要“出门”就拐呢?主要因为拐远就泄气了,“出门就拐弯”,可以跟桌角、案角的转折处形成一个很“团气”的呼应。
图4_罗汉床围子委角“出门就拐弯”,柔美团气
接着往下看,罗汉床床面的面边,宽度和厚度之比也是很协调的,床板的厚度一定要大于床围才合理。因为,床的主体部分应该首先是床面,其次是床腿,再次才是床围子。因为如果没有床围子,不影响床的基本使用功能,如果没有床腿,这床也还能睡觉,搁地上就行,但如果没有床面,那就不是床了。所以说,床面应该比床围子更厚,这样才主次分明,伦常有序。(见图5、6)
图5图6
再看床腿。床是素的,腿也只有一个弯,但它用料非常大。为什么?就是为了让牙板到床脚内侧的曲线兜转有力,拐得不那么急促、不那么生硬、不那么突兀。从牙板的曲线到腿子内部的曲线,很早就做出了曲线的动作,腿子往里兜转,整个是一个弧线,几乎没有直线的存在,这就要求用料要非常大。如此奢侈的用料,就是为了追求这条曲线,不惜在牙板上多用了1/3的料。
图7
比如说,牙板宽三寸,下料就要下到四寸半,这多出来的一寸半几乎都消耗在兜转的牙嘴儿上了。床腿也是如此,看它下细而上宽,为了这个线条,挖去了所下料的近1/3。比如五寸的一个腿,
它最细的地方只剩了三寸。费了这么多的料,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就是这种舒服的、圆润流畅的、兜转有力的内侧曲线。(见图7、8)
图8_如此奢侈的用料,就是为了追求这条曲线,不惜在牙板上多用了1/3的料
该床最妙的一处,在于马蹄足的收尾。这个马蹄,抛弃了高马蹄笨拙、停滞的线形,它突然做了一个很俏皮的收尾,这个俏皮的收尾,可以把前面所有厚重、丰满、兜转有力、富有张力所带来的负面的东西(辩证地看,任何一种美好的事物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都消解掉。用这种突然的、灵巧的、似马蹄非马蹄的处理,向内一抹,让这个收尾显得俏皮、华丽、惊艳,堪称神来之笔。但是,这种俏皮,又未免会使得整体造型有些上重下轻,即牙板、肩头都很厚重,突然这么一收,放到地面上,好像结尾部分欠了点份量,于是就加了一个球,此球更加重了这个俏皮收尾的变形,也增加了马蹄的份量,使人在视觉上不会觉得下边突兀、单薄,更多了一份趣味性,有了一些浪漫的色彩,给人带来一种生动、浪漫、喜悦的审美感受。(见图9)
图9
中国古典家具,端庄稳重大于俏皮活泼,非常强调礼法规制。这款罗汉床的马蹄效果,给人一种少见的活泼,但活泼中又不失稳重,两者拿捏得恰到好处,趣味十足。(见图10、11)
图10
此款罗汉床的原型,应该是一款柴木的老家具。在2012年北京世纪坛“凿枘工巧——古代卧具展”时,有一件柴木床就是这样的造型。因为出自地方匠人之手,他们不受宫廷、大城市行活儿的影响,在制器上更富于活泼、生动,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于是便创作出这种马蹄足。该款罗汉床借鉴了这一造型,是从民间汲取了营养,所谓“礼失求诸野”。所以,柴木家具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原汁原味地记录了中国古典家具造型发展的历史轨迹。
扫描收听张德祥原音讲解罗汉床
图11_庄重中不失浪漫色彩的罗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