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部经理偶遇三个岗哨,意外有惊,也意外得喜

政策法规|赵夫瀛2025-09-12
阅读:56498
 这事儿还得说回到2003年去。中国红木家具网获得小成功,激发了我新的念头。从骨子里讲,我应该是属于文字工作那一类人。1970年还在部队当战士时,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学作品了,又在省军区宣传部参与编书。复员后,先是在武装部搞宣传,再后来进了报社当记者、当编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干了个遍,一晃30多年,对新闻出版工作算是驾轻就熟。于是我就想,既然我可以创办红木家具网,那为什么不可以再办一本杂志呢?说干就干。2004年5月,《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正式创刊发行,从此,中国有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本号称红木、红木家具、古典家具的专业媒体,填补了一个历史空白。与此同时,中国红木家具网同步更名为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早期的“中国红木家具网”

早期的“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创刊号

在中国,木匠传承了几千年,也算是一个大工种了,哪个村儿没几个木匠,可谁听说过有木匠学堂?那手艺都是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如今终于有了专业网站和专业杂志,这就给中国的硬木家具行搭了一个平台,也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件有功德的事。

进入行业久了,慢慢的对红木有了更多的了解,就又有新的想法了。红木家具、古典家具这个东西,虽说它是器物,但这个器物离不开环境,首先是家居环境,然后还有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它与家居生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等等都有密切关联。就家具说家具难以说透,必须把它置身在一个大环境中,才有可能交待得明白,也才能对家具有更深透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的表现力就未免狭隘。于是在2009年,我们又创办了第二本杂志,就是《雅致生活》杂志,2010年更名《中式生活》。可以说,这是给了家具一个更大的时空性空间,同时也是从生活空间的角度回望中国古典家具和红木家具,追溯中国传统家具的历史。

《雅致生活》杂志创刊号

《中式生活》杂志创刊号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先后面世,但总感觉它们对家具的生产、销售、品牌宣传和工艺技艺着墨过多,而它毕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服务于爱好者和消费者的,尤其是红木发烧友,更喜欢对它的文化进行探究。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之后,2010年,第三本杂志,即《红木家具导购月刊》创刊,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引导和助力消费。

《红木家具导购月刊》杂志创刊号

《导购月刊》面世之后,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但慢慢的我们也发现了问题,那就是它太像一本广告杂志了,缺少嚼头。于是,我们又出了第四本杂志,就是只有两个字的《红木》杂志。《红木家具导购月刊》和《红木》它的读者定位无疑都是红木爱好者和消费者,但从内容上有明显区别,《导购月刊》是赤裸裸的广告刊,而《红木》主要谈文化、讲历史、说故事,潜移默化的表现文化。

《红木》杂志创刊号

但是,古典家具也好,红木家具也罢,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木作技艺中,它只是一个分支,中华木作是一个庞大的集合体,古建木作、装修木作、家具木作、园林木作,以致木船制造、古琴古筝琵琶这类乐器等等,都可以纳入木匠技艺范畴,只是粗细工种之分。基于此,2008年,中华文化促进会成立了木作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华木工委,我是当时的7个创会副主任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又创办了第五本杂志,即《中华木作》杂志,刊名是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的亲笔题字,与此同时,中华木作网也同步诞生。这样,中国古典家具、红木家具,就在舆论范畴里,置身在了一个更加深远的传统技艺背景之中。

《中华木作》杂志创刊号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尤其是有了微信之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纸媒越来越不受待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于是2017年,我们推出了第六本杂志,就是《红木与生活》。创办《红木与生活》的用意当然是为了把前五本杂志停掉,把五本杂志的内容合并,融合到这一本杂志上。

《红木与生活》杂志创刊号

讲了这么多,有人会问,这些都跟标题不沾边儿啊,其实沾边儿。我这就说给大家听。

大家可以想象,深耕红木行业20多年,又是网站,又是杂志,又是公众号,我们当然积累了庞大的读者群,所以我们成立了个组织叫“全国红木爱好者俱乐部”,并且承诺,凡北京四环以内的杂志订户,我们亲自送刊上门,有专人做这事儿。有一天,发行部经理想体验一下生活,便亲自上门送杂志去了。傍晚回到编辑部异常兴奋,他说,我今天跑了4个订户家,你猜怎么着,三家的门口儿有站岗的。难怪发行部经理这么兴奋,这说明什么,大家自己体会吧。

10 红木爱好者俱乐部铜牌全国红木爱好者俱乐部

分享:

木作视界
木作七千年
木作中华手机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