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木作大师:杨钢
大师|李岩/文2017-05-17
阅读:5982733
说起第一次为古家具怦然心动的情景,天津杨钢紫檀艺术品设计公司总设计师杨钢仍然记忆犹新。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他在北新桥委托商行见到了一只海南黄花梨二联橱,标价是25元。这个价格,相当于二级工一个月的工资。杨钢虽然不舍,只能割爱。
转眼到了80年代,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许多人纷纷投身到自己喜爱的事业中去。自然,杨钢也不例外。他是学木工的,对木工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特别是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赏》在香港出版以后,国内对老家具的认知升温,明清老家具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因此,一些老手艺人纷纷将自己的技艺捡起来,投身到古旧家具的修复与仿制中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杨钢走上了古旧家具的修复与制作的道路。这一干,就是40年。
中华儿童艺术促进会会长范崇嬿(左)为杨钢(右)颁授“中华木作大师”荣誉
40年时光荏苒,杨钢从一个充满活力的弱冠青年到了耳顺之年,问杨钢这40年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杨钢回答得极为认真。他说是眼界。特别是在古旧家具的收购与修复过程中,他过眼的老家具,数以万计。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数量级的积累,提升了他的眼力。杨钢认为,并不是流传下来的老家具就是好家具,这些老家具也是良莠不齐。在如蚁攒集的老家具中,没有眼力往往会让人们走很多弯路。比如现在许多企业家的产品中,往往将“这是以老家具为蓝本制作”的说法挂在嘴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老的并不等于好的。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标准呢?型、材、艺、韵,这一点杨钢极为认同。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就是结构。许多人都知道中国传统家具的灵魂是榫卯结构,然而,什么样的榫卯结构才算到位?什么样的榫卯才能使得家具的牢固性更强呢?杨钢对此研究颇深。他认为,只有老手艺才能将榫卯的精髓体现出来。比如他曾经看见一件明代老家具,拼面手艺堪称绝笔。在这个家具的面板上,5毫米厚竟然开出龙凤榫,且咬合天衣无缝,最关键的是,这个拼面竟然还可以活拆。目前的工艺,虽然开榫已经使用精密机械,但做到如此仍不可能。
精细、精致、经典,是杨钢制作家具的特征。在工艺上,杨钢坚持自己的“两活”和“六不”标准。首先,他坚持自己生产的家具一定要做到活拆活卸。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在榫卯上执行更高的标准,榫卯误差必须小于1毫米。其次,家具雕刻的纹饰一定要灵动,具有生命的活力,因此,每件家具,每幅雕刻作品,从何处下刀,甚至连选择什么样的刀具都有严格的要求。其“六不”是:选料无拼补、榫卯不用胶、纹饰不机雕、表面不上色、不擦漆、不上蜡,严格按照古法,以传统工艺为主要手段,使其产品成为真正中国传统家具的经典代表。而在材质上,杨钢坚持以紫檀为主。杨钢认为,在明清家具中,紫檀是真正的帝王级木材。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配得上传统经典工艺。
鉴于杨钢对于传统工艺40年坚守,对木作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2016年10月10日,中华文化促进会木作文化工作委员会特别授予天津杨钢紫檀艺术品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杨钢“中华木作大师”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