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前往某地拜访一位红木老板。交谈过程中,我得知他正邀请某大学的一位老师为其设计新款红木家具。看得出,这位老板朋友对这位老师寄予了厚望。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一件事。
那大概是2012年前后,我在浙江东阳会见一位从事红木家具生意的张老板。那天,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一眼便看到那张花梨木办公台,心中不禁一动:这桌子,为何如此眼熟?
我问他:“这是不是……那位杭州老师的作品?”
他笑着回答:“没错,卖不出去,我就自己先用着了。”
说起来,大约是2009年,张老板从他亲属的红木厂出来,开始独立创业。一天下午我们见面时,他带我参观了他新制作出来的家具样品,其中就有这张花梨木板台。随后,张老板请我对这板台的设计提些意见。
我仔细端详了一番,发现这板台确实有些特别,因为它与“一头沉”极为相似。
所谓“一头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百姓家中常见的写字台,其单侧有一排从上到下的抽屉,另一侧仅有桌腿支撑。它是实用主义的产物,是物资匮乏年代的妥协设计,谈不上有什么美感。
而这张“新款老板台”,分明就是“一头沉”的变种——我所看到的左侧有一排从上至下的抽屉,右侧两腿向外张开,整体形状不方不正,虽说新颖,但总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我直言不讳地说:“这台子,不太好。”接着,我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至今我仍记得,当时我从几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大意如下:
首先,从身份特征来看:老板台并非写字台。
老板台是权力的象征,是决策的中心,是企业的“主位”。它必须具备稳重、大气、有威仪的特质,要有“坐北朝南,君临天下”的格局与气魄。而“一头沉”是平民家具,是职员桌、家庭桌,是用于日常使用的家具,而非供人敬重的家具。将平民家具的格局套用到红木材质上,就如同给农夫穿上龙袍——徒有其形而无神。这张台,从格局上就显得低了一等。
其次,从结构特征来看:它违背了“四平八稳”的基本法则。
中国传统家具注重对称、均衡、中正,追求四平八稳。作为老板的办公桌,更应如此。而这张台,一侧满满当当,另一侧空空如也,重心严重倾斜。从结构力学角度,虽可通过加厚侧足来调整平衡,但在视觉上仍显得“跛脚”,缺乏应有的庄重与安定感。
再次,从造型特征来看:它缺乏传统美学的“韵律”与“节奏”。
传统家具之美,在于“圆中有方,方中见圆”,在于“虚实相生,刚柔并济”。线条的起承转合,部件的疏密对比,都有一定的章法。而这张台,左侧抽屉形成一片“实墙”,右侧空旷无物,形成一片“虚地”,虚实失衡,节奏断裂。它既没有明式家具的简洁流畅,也没有清式家具的富丽和谐,更像是一件未完成的半成品。
最后,从寓意特征来看:它违背了“阴阳平衡”的哲学理念。
中国文化讲究“一阴一阳之谓道”,家具也是如此。左右对称象征着阴阳调和;前后呼应寓意着天地交泰。在风水学中,老板办公桌尤其注重“背后有靠,左右有护”。这张“一头沉”式老板台,左阳过盛,右阴不足,在文化寓意上,暗含“决策偏颇、团队失衡”之象。老板坐在这张台前,潜意识里或许也会感到“不踏实”。
我说完这些,朋友十分震惊。他告诉我,这是他聘请的一位杭州某大学的老师设计的,这位老师设计过不少现代家具,还获得过设计奖项。
“我马上请他过来,”他说,“晚上一起吃饭,好好交流交流。”
当晚8点多,那位设计老师——一位中年男子,驱车从杭州赶到东阳。席间,我了解到,这位大学老师不懂木工,对榫卯结构几乎一无所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似乎也不够深刻,难怪会出现这样的设计。
两年后,我再次见到张老板,他告诉我,他与那位设计老师提前终止了一年的合作期。前后投入80多万,“就算是交学费了。”他说道。
我曾与业内实战派的设计师探讨过这个问题,大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一名优秀的传统家具设计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基本功。比如,要了解材料特性,要掌握木工技艺,要熟悉榫卯结构,更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透彻的认知,同时还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因为红木家具并非现代工业设计的简单延伸,而是一门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手艺与哲学。传统家具设计师只有凭借这些知识和技能与家具制作工人产生共鸣,与消费者达成共情,才有可能设计出被市场认可的商品。否则,很容易陷入玩概念的误区。
再说大学里的设计老师,他们大多接受的是包豪斯体系、现代构成、工业设计方面的训练。他们的审美观念是“形式追随功能”“少即是多”。而红木家具的审美追求的是“器以载道”“天人合一”“中庸和谐”。
两者所处的语境不同,逻辑也不相通。此外,大学里的设计老师大多对材料木性以及木工、榫卯知识了解有限,因此在中式文化的广阔天地里难以施展拳脚。
红木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家具,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精神寄托和家族传承。他们或许无法说出“天圆地方”“阴阳平衡”等深奥的道理,但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张台看上去“稳不稳”“顺不顺”“舒服不舒服”“是否像老板该用的”。这种感觉源于文化基因,源于审美直觉。
而设计师必须与这种感觉“心有灵犀,气息相通”,要能够理解一位普通红木消费者内心深处的“讲究”与“情怀”。真正的传统家具设计高手,未必活跃在大学讲台上,更有可能隐藏在作坊里,是那些几十年如一日与木头对话的匠人中的一员。
红木家具的真正价值,从来不在于“新”,而在于“久”;不在于“酷”,而在于“传”。